电池片电池片厂商从上周起再度酝酿涨价,但受到五月硅片价格暂未明朗影响,也可能放缓蕴酿中的涨价,尤其是为下半年领跑者项目准备而价格持续低迷的PERC高效电池。
)3、通报中所列承诺继续建设的示范项目投资企业,须按照通报中明确的计划开工时间和计划投产时间,同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工程质量要求,确保示范项目建成投产。另半只靴子何时落地?这份通知并未明确行业最为关心的另半只靴子项目延期的电价联动政策,究其原因,是因为国家能源局并无定价权,价格政策应由国家发改委发文公布。
5月22日,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推进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简称通知),半只靴子至此终于落地。)2、对通报中所列逾期未报送建设承诺的示范项目,取消项目示范资格,不再享受示范政策;(据通报信息,国电投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德令哈水工质塔式13.5万千瓦光热发电项目、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乌拉特旗导热油菲涅尔式5万千瓦光热发电项目和中信张北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水工质类菲涅尔式5万千瓦光热发电项目逾期未予承诺。对于通知明确的调整内容,略作解读如下:1、股权结构变更需维持绝对控股方不变;(即原示范项目申报获批时的业主方需在示范项目中持有控股权。)对于光热示范项目的并网消纳问题,该通知再次强调称,国家电网公司要按照《通知》要求,结合各示范项目明确的计划建设进度,及时开展配套电网送出工程建设,并提前研究示范项目投产后的并网运行方案,确保示范项目发电量全额消纳。究竟是否会按此执行?预计很快就将正式确定。
通知称,根据示范项目实际情况,首批示范项目建设期限可放宽至2020年12月31日,同时建立逾期投运项目电价退坡机制,具体价格水平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另行发文明确。建设内容调整规则明确时至这份正式通知出台之前,关于示范项目的投资方、技术路线、技术集成商等是否可以变更?如何变更是在被许可范围之内?等等这些在项目实际执行层面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政策层面都没有确定性的原则。比如,用于制作银浆的银粉约60%仍然依赖进口,制造封装胶膜的VA颗粒也基本依赖进口有光伏行业人士认为,这意味着中国光伏产业量上去了,但依然缺少质,诸多核心技术依然严重受制于人。
能源产业的发展目前已经进入一个新时代,未来能源体系中的新玩家,必将是能够将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和能源物联网深度融合的企业,这也就是我们讲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全面的和全方位的(转型)。2011年,随着双反贸易制裁直指中国光伏企业,导致国内大批企业破产,产业迎来冰冻期。但与此同时,我国光伏产业也面临技术创新能力不够,产业低端,在国际高端市场竞争力不足,关键设备和专用材料仍依赖进口等问题。在光伏应用领域,国内市场也已成为主要市场。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说,未来,分散式的能源、储能及用能,将构建一个集智慧能源和数字能源为管理方式的智慧能源网络。这标志着天合光能全面开启了3.0时代的转型,向全球能源物联网引领者迈进。
但对光伏企业而言,也借此开始艰难转型。作为我国能同步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兴产业,中国光伏产业主要产品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但产业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的问题仍十分突出第三,中国台湾和马来西亚进口量维持高位。随着国内各生产企业工艺技术进步,生产技术指标优化,多晶硅企业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在全球同类企业中保持绝对领先地位。
3月份从我国台湾进口多晶硅1887吨,占3月份总进口量的18.1%,占比创历史新高,稳居国内进口量第三位。四、大型新建项目成本优势领先目前,多晶硅生产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电力成本、折旧成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以及其他成本。五、多晶硅后市预测截止到4月底,单晶用料需求较多晶用料相对紧缺,且在单晶硅片加工技术提升的前提下,国内可用于单晶用料的多晶硅供应逐渐增加,国内成交价格有所回升。从各企业的发展规划来看,新年来新建项目都集中在在生产要素更低的地区,包括:江苏中能新建4万吨/年项目在新疆、通威新建两个5万吨/年项目分别在四川和内蒙、新特能源在新疆扩产3.6万吨/年、陕西天宏瑞科和东方希望等煤电硅一体化项目,都在能源优势地区,其他企业也纷纷争取更低的电价,提升其竞争力,包括内蒙地区电价已经降至0.25元/度左右。
从各企业生产情况看,江苏中能、新特能源、新疆大全短期内无检修和检修计划;四川永祥调整负荷,产量略有减少;亚洲硅业、河南恒星、江苏康博三家3月份检修企业均于4月第一周恢复正常生产;洛阳中硅和昆明冶研因设备维护影响部分供应;赛维LDK和内蒙东立冷氢化设备检修,产量略有减少;内蒙盾安在1万吨/年的有效产能达产基础上,产量进一步提升,跃居月产量千吨级企业行列;天宏瑞科投产后运行逐渐平稳,产量进一步释放。3月份从韩国进口量为4120吨,环比大幅增加45.8%,在总进口量中的占比仍高达39.5%。
3月份从马来西亚进口1225吨,占3月份总进口量的11.8%,超越美国位列进口量第四位。三、韩国进口重回首位根据海关最新数据统计,2018年3月份多晶硅进口量为10432吨,环比增加1.3%。
4月份多晶硅产量环比略有增加,主要是因为亚洲硅业、河南恒星、江苏康博检修复产后的产量释放弥补了洛阳中硅、赛维LDK、昆明冶研、内蒙东立等企业的小型检修。据硅业分会调研,截止目前国内绝大部分多晶硅企业都已经完成通过技术改造、降低成本的过程,但是由于各企业的电价以及投资水平不同,各企业的能耗成本和折旧成本仍有不同程度的差距:新疆、内蒙地区,电价相对较低,加之如果是新建项目,投资较晚,国产设备居多,折旧成本也相对较低。值得注意的有以下三点:第一,从韩国进口量重回首位。3月份从德国进口量为2463吨,环比大幅减少46.1,占总进口量的23.6%,仍位居进口量第二位,3月份海关数据显示德国进口量减少是因为2月份德国瓦克已经将大量多晶硅料入关进口到上海仓库存储,故3月份进口量大幅减少。3月份进口均价为16.90美元/千克,环比减少6.3%。第二,从德国进口量大幅减少。
4月份按产量排序,江苏中能、新特能源、新疆大全分别位居前三位,这三大企业产量占总产量的46.8%。一、多晶硅价格缓慢回升2018年3-4月份多晶硅价格缓慢回升,3月初太阳能一级致密料成交价触底12.02万元/吨,第二周反弹回升至4月底的12.69万元/吨,增幅为5.6%。
4月份均价12.63万元/吨,环比增长3.8%。单晶用料需求紧缺程度高于多晶用料,且由于单晶硅片加工技术的提升,国内目前可用于单晶用料的多晶硅供应有所增加,因此各家成交量增长的同时,成交价格也有所回升。
二、复产供应补检修缺口硅业分会统计,截止2018年4月底,国内在产多晶硅企业24家(包括正常检修企业),有效产能共计29.4万吨/年。3-4月份国内多晶硅产量共计4.82万吨,同比增加20.8%,其中3月份产量2.40万吨,4月份产量2.42万吨,环比增幅分别为2.1%和0.8%。
拥有能源优势的大型新建项目成本大多集中在第一类区间,企业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完善,技术指标和生产成本仍有继续优化的潜能。其余硅料企业均维持正常生产。从韩国进口量大幅增加的原因一方面是国内多晶硅市场3月份开始回暖,带动海外需求量,另一方面是韩国企业检修复产后,供应量有所提升。根据目前硅料和硅片企业订单情况分析,绝大多数企业已签订部分5月份订单,个别企业已有6月份订单签订,且价格维持稳中有涨,但多晶硅片和单晶硅片需求有两极分化的趋势,单晶硅片需求旺盛,多晶硅片无人问津,导致多晶硅料价格难以平衡,与预期的630抢装略有差异,因此多晶硅价格回升增幅增速均有受限。
分国别来看:2018年3月份,自韩、德、台、马这四个地区进口量9695吨,占总进口量的92.9%,进口量占比分别为39.5%、23.6%、18.1%、11.8%,韩国进口量仍居首位。目前国内多晶硅企业生产成本(包括折旧,不包括三费)可分为三个区间,6-7万元/吨,7-8万元/吨,8-10万元/吨,还原电耗的三个区间为:44-50度/公斤,50-55度/公斤,55-60度/公斤。
支撑多晶硅价格回升的原因:国内单晶旺盛需求和海外市场的火热共同刺激了第二季度光伏市场,多晶硅价格开始缓慢回升,一方面是硅料库存紧缺难以满足大幅增加的下游需求,另一方面是在可以预测的短期价格上涨阶段,卖涨心态占上风,硅料企业不会提前签订太多长单。分贸易方式来看:2018年3月份按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多晶硅为2493吨,占总进口量的23.9%,其中按保税区仓储转口方式进口占比达到77.9%。
前八家月产量在千吨以上的企业有:中能、新特、大全、中硅、东方希望、永祥、亚硅、盾安,这八大企业产量合计占全国总产量的72.8%3月份从德国进口量为2463吨,环比大幅减少46.1,占总进口量的23.6%,仍位居进口量第二位,3月份海关数据显示德国进口量减少是因为2月份德国瓦克已经将大量多晶硅料入关进口到上海仓库存储,故3月份进口量大幅减少。
3月份从韩国进口量为4120吨,环比大幅增加45.8%,在总进口量中的占比仍高达39.5%。目前国内多晶硅企业生产成本(包括折旧,不包括三费)可分为三个区间,6-7万元/吨,7-8万元/吨,8-10万元/吨,还原电耗的三个区间为:44-50度/公斤,50-55度/公斤,55-60度/公斤。第三,中国台湾和马来西亚进口量维持高位。从韩国进口量大幅增加的原因一方面是国内多晶硅市场3月份开始回暖,带动海外需求量,另一方面是韩国企业检修复产后,供应量有所提升。
拥有能源优势的大型新建项目成本大多集中在第一类区间,企业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完善,技术指标和生产成本仍有继续优化的潜能。二、复产供应补检修缺口硅业分会统计,截止2018年4月底,国内在产多晶硅企业24家(包括正常检修企业),有效产能共计29.4万吨/年。
从各企业生产情况看,江苏中能、新特能源、新疆大全短期内无检修和检修计划;四川永祥调整负荷,产量略有减少;亚洲硅业、河南恒星、江苏康博三家3月份检修企业均于4月第一周恢复正常生产;洛阳中硅和昆明冶研因设备维护影响部分供应;赛维LDK和内蒙东立冷氢化设备检修,产量略有减少;内蒙盾安在1万吨/年的有效产能达产基础上,产量进一步提升,跃居月产量千吨级企业行列;天宏瑞科投产后运行逐渐平稳,产量进一步释放。3月份进口均价为16.90美元/千克,环比减少6.3%。
分国别来看:2018年3月份,自韩、德、台、马这四个地区进口量9695吨,占总进口量的92.9%,进口量占比分别为39.5%、23.6%、18.1%、11.8%,韩国进口量仍居首位。随着国内各生产企业工艺技术进步,生产技术指标优化,多晶硅企业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在全球同类企业中保持绝对领先地位。